10月大征期虽然已经结束,但电商合规的话题,却热度不减。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深耕合规”,电商企业的合规之路该如何继续?一起来聊聊:
电商新规实施,平台开始向税务监管部门推送数据。这给众多电商企业敲响了警钟,这些高危红线,千万不要再触碰了!
私户收款、隐匿收入
经营者需汇总各平台及线下渠道的全部销售收入,按规定时限完成纳税申报,不得隐瞒收入。个人账户、离岸公司收款等形式将无所遁形。
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差异过大
税务机关可利用现有数据比对历史申报,长期“零申报”或“低申报”极易触发稽查。不仅要申报而且要足额申报
收入性质转换
禁止通过变更经营主体、关联交易、更换提现账号、批量注册个体等方式拆分收入,此类行为将被认定为偷逃税,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多平台经营均按小规模纳税人缴税
年销售额超500万的经营者需升级为一般纳税人,不得违规按小规模纳税人计税;成本扣除需凭正规凭证,无票成本占比过高将触发监管预警。
1、公司主体
个人卖家、个体工商户、有限责任公司等不同主体,在税收、责任承担方面差异巨大。很多经营者没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织形式,可能面临更高的实际税负(如个人所得税率过高),或者承担本可避免的无限连带责任(如个体户)
2、店铺情况
整理所有平台的店铺情况,如抖音、快手、京东、天猫等,每月定期向平台开具发票,同时及时取得平台开具的发票
3、上线产品
梳理产品品种、发票开具情况及利润水平,尽量选择可提供发票的产品供应商
4、合作方梳理
排查供应商、代运营公司、分销商或加盟商、物流服务商, 是否存在虚开发票或有真实业务却无法取得发票的情况;确保每个合作方签订正式合同,明确结算方式及周期等
1、确认收入时点
查看收入确认时点与金额是否符合会计准则与税法要求,目前主要有四种确认方式:订单生成时点、发货时点、确认收货时点、平台结算到账时点
2、收款账户清查
梳理过往所有收款的对公账户、第三方支付和个人账户。后续禁止再使用任何个人账户接收经营款项,确保资金流转全部对公化
3、确认收入类别,选择合适税率
4、确认收入金额
特别注意企业促销活动对收入确认的影响
▶组合销售、买赠促销、满送活动应按公允价值分摊确认收入
▶满减活动作为销售折扣处理
▶好评返现可视为销售折扣或销售费用
▶优惠券、代金券作为递延收益处理
5、成本结算
成本会因为确认收入的时点不同而不同,跟着确认收入的订单,结算对应的成本即可。商品的主营业务成本,通常包括商品采购成本、直接物流成本,不包含后续退货成本(退货成本计入退货当月)
6、费用确认
1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
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文件定性“流量费”为广告费与业务招待费,如果将“流量费”认为是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,只允许按15%(特殊行业除外)限额扣除“流量费”,就大大增加了电商企业的所得税成本。
对电商企业而言,“流量费”基本上相当于实体企业的房租支出,“流量费”并不是纯粹的广告费与业务招待费,因此,建议电商企业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,争取政策支持。
2、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
一是用好用足小型微利企业、小规模纳税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,如,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,所得税税负仅仅为5%,远低于正常的所得税税负25%,销售额每季度低于30万,享受增值税减免政策等等。
二是重新设计业务模式。通过调整业务模式,设计最优方案,可以合规降低税负。
三是充分利用优惠政策,享受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,也可以大大降低税负。
3、进行财税风险体检和财务合规
权威的财税服务机构和专业会计团队将会围绕企业的重点财税风险、重点财税指标以及“金四”系统风险推送的逻辑关系,对企业的财税体检,提出合规建议。
| 下一篇:收到税务局下发的税务检查通知不要慌!这样去应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