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滞留票”?公司遇到滞留票该如何去处理?
发布时间:2022-11-09
伴随着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第45号公告的发布,取消了增值税扣税凭证认证确认期限。就此,很多人就认为“滞留票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
其实不然,即使没有了“滞留票一说,并不代表着它不再作为税务征管的一项举措。毕竟在一段时间以票控税的方略是不会变的。
什么是“滞留票”?
滞留票是指销售方已开出,并已抄税、报税,而购货方没进行认证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。
简单来讲就是公司某个人让其他单位开了一张专用发票,会计一看不符合认证规定没有认证此发票由此造成的税务风险。
因此,取得进项的专用发票由于各种原因(比如账外经营等不进行认证抵扣),最容易形成滞留票。
税务局为什么要查“滞留票”?
按理说,企业产生“滞留票”不抵扣进项税,就“等于”多交税了。税务局为什么还要查“滞留票”呢?
其实不然,税务局查“滞留票”醉翁之意不在酒!
如果公司大量存在滞留票,税务局会担心公司的收入是不是都没走账,走账外循环,存在大量隐匿销售收入。
如果真是税务局担心的那样,两头都高不入账,销项瞒住了,进项就可能漏马脚了,大量滞留票就是马脚之一。
所以税务局清理滞留票,目的更多的不是提醒你企业那些发票还没抵扣而是以此顺藤摸瓜,看看有些企业有没有隐匿收入的行为。
如何处理“滞留票”?
一、进项发票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丢失,造成无法勾选抵扣。
应对措施:
二、由于货款或产品质量等问题引起纠纷,导致销售方拒绝提供发票。
应对措施:
事前,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好付款、交货、以及质量问题赔偿条款等。若已发生纠纷,则采用合法手段解决相应问题,及时取得发票。
三、在发票认证前,改变了货物用途,如用于非税项目或简易计税项目的,造成进项不能抵扣。
应对措施:
取得发票先认证,再作进项税转出处理。
四、账外经营,如隐瞒收入,采取购进货物和销售货物均不入账的手段偷逃税款,对取得的进项专用发票不进行认证抵扣。
属于违法行为,除了补缴税款、滞纳金及罚款外,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。因此企业不能主观上有偷税漏税的想法,其次,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,尤其是发票的管理规范。
如被稽查到有滞留票,企业要想办法证明不是属于账外经营,如:提供记账凭证、进项发票、销项发票(未认证发票的成本所对应的收入)、购销合同,收付款凭证等,证明相关业务的成本、收入已入账报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