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,国务院发布的《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规定》正式实施。电商合规已势在必行!那么,作为企业,该从哪里入手呢?一起来看看:
1 企业设立阶段的税务布局
企业在成立之初选择纳税人身份,将直接影响今后的计税方式与税收负担。
一般纳税人:适用增值税税率(如13%、9%、6%等),可抵扣进项税,适用于年销售额超500万元或有意迅速扩张的企业。
小规模纳税人:适用3%征收率(2025年仍延续1%优惠税率),不可抵扣进项税,适合初创或规模较小的企业。
平台型电商如以提供服务为主,建议申请一般纳税人,便于为合作商户开具增值税专票。
社交电商初期可优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,控制合规成本,待规模扩大后再考虑转登记。
跨境电商企业若涉及出口退税,通常需注册为一般纳税人。
区域税收政策:部分电商园区提供税收扶持,但需警惕“注册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”引发的空壳公司风险。
跨境电商试点:做跨境进口的企业,可优先考虑综试区内的城市注册,享受通关与税收政策便利。
地方财政奖励:部分地区对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存部分按比例予以返还。
明确区分“销售货物”(通常适用13%增值税)和“提供服务”(可能适用6%税率)。
如涉及跨境业务,需标注“货物进出口”或“跨境电子商务”等内容。
社交电商应包含“互联网销售”“市场营销策划”等与分销模式匹配的经营项目。
2 日常运营中的税务合规风险
服务类收入:可按完成进度分期确认,或在服务全部完成后一次性确认。
满减活动:按顾客实际支付金额确认收入,增值税以净额为依据。
优惠券:属于商业折扣,须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折扣额,按实收金额计税。
赠品:视同销售,须按近期同类商品售价确定销售额并缴纳增值税。
推广费:自2025年10月起,电商推广费视同广告费,企业所得税扣除上限为年销售收入的15%,超额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。
2、海外推广如用于出口免税业务,相关进项税不得抵扣,需做转出处理;如同时用于内销外销,应按比例分摊。
2、使用海外仓的,应保留形式发票、付款凭证、仓储合同及进出库记录。
2、若支付对象为个人,企业需履行个税代扣代缴义务。
销售折扣须与销售内容开在同一张发票上,禁止单独开具红字发票;
建立发票申领、开具、作废的内部控制制度,严防虚开风险。
对公账户与个人账户严格分开,严禁以个人账号收取营业款;
若通过灵活用工平台支付,应确认其具备委托代征资质;
3 给大家总结一下
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差别很大,选对了能省不少税。
之前采购没要发票的,想办法补;以后采购必须索要发票。
财税这事专业性强,找个靠谱的税务咨询机构可能更省心。
最后,合规不是为了找麻烦,而是为了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。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束手束脚,但习惯后你会发现:规范经营其实是最好的保护。